重别李评事

重别李评事朗读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译文

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

看吴姬轻歌曼舞你我尽情酣饮,不要去管青枫白露秋夜凄寒。

注释

重别:重新别。李评事:作者的友人。

莫道:不要说。

是长安:就要到长安。

吴姬:吴地的侍妾。

缓:慢。君:李评事。

随:任随。

重别李评事创作背景

  李评事其人无考。但从“评事”二字,知其为朝中一个负责案狱的司法官。这首《重别李评事》大约是昌龄在江宁(今南京市)任上某个秋天的作品。这从“吴姬”、“秋江”、“白露”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116页

  诗写得很别致。对于友人的离去,他送过一次之后,离情别绪更加浓烈,于是就趁着友人还没起程,又摆下酒宴安排歌舞,与之“重别“。按照常情,这次相别,一定是两情依依流连不舍,“骊歌愁绝不忍听“。但是诗人为了减轻朋友的痛苦,却抢在前面先说:“秋江离别”,在读书人心中,似乎早就有许多伤情的沉淀,其“难忍之情”恐怕是公认的。何况目下,又是他和李评事遇到的现实?然而诗人却不让说这些,用“莫道”一下子把话题引向他处。说你明日就踏上了上长安的路程,哪里有什么难?既然不难,当然也就不要说什么难了。这话是极巧妙的。友人明日登程,可留的时间很短。诗人抓庄这一点,把离别之快转换成了走得容易:把不忍分离之“难”的内涵完全抽去了。这样,“秋江离别“便无“难”可言,且以人们乐意接受的姿态出现在面前。

  ““诗人以诙谐的巧言把李评事的思睹引升之后,便开始热情地劝他开怀畅饮,尽欢至醉了,说出来的都是热情话,没有吐出半个愁字。但是不言愁并不等于不存在愁。诗人所以不言,正表明他内心藏着深深的愁情,也正是因为他有愁情,才偏偏让人“莫道“,怕朋友勾起愁绪。而怕朋友愁自己就强压愁绪这种作法又使人感到了昌龄对朋友的一腔挚情。

  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在荚蓉楼送辛渐,是话别通宵。这次送李评事,是一别再别。同是相别之情,表现方法却不一样。《美蓉楼送辛渐二首》,先是“寒雨”、“楚云”给蒙上一层愁网,然后在感情逆转中,更显其光明磊落之心;这首“重别李评事*,则是在欢情的推进里显现抑制的别绪。近人刘拜山评论说:“别在明朝,留在今宵,而今宵之缓舞延歌,正为明朝之远别,特见缠绵至深。”这“缠编”之情,说穿了,还是首句中“秋江离别难”的那个“难”字。诗人有意压它,反使它更加明显。看来诗人是很幢得反作用这个理的。

  诗以逆振开篇,接下第二句正说“不难”.第三句因“不难”故以吴姬缓舞留醉,第四句既醉则忘情而适意。全诗借第一句逆振取势,语意顺流而下,婉曲的表达出对友人依恋之情。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王昌龄朗读
()

猜你喜欢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车马隘百井,里閈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

送君无奈别情何,五日生朝客里过。心逐悬旌离汉徼,梦随春柳渡辽河。

重关复岭狼烟接,暮雨朝云海气多。应有大篇吟出塞,不须停马问干戈。

()

故人咫尺水东头,我欲见之心悠悠。有足欲往不自由,形骸静对莺花留。

我思肥陵昔之游,云雾密锁城上楼。把酒待月生海陬,月到行午醉未休。

()

南渡邦初造,西山将独贤。立功何赫赫,流庆尚绵绵。

报国横戈数,登坛授钺专。风云方际会,江海固周旋。

()

有王茂宏之笔势,予非取其丽。

从容而大肆,巧者以愧,

()

吴王昔用武,所乐惟干戈。

安知圣人间,祝网解其罗。

()